每日观察!动力电池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份额仍有望继续扩大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份额仍有望继续扩大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2022年,动力电池行业成为资本市场颇为靓眼的一道风景。纵观2022年,动力电池行业的关键词就是“上市”和“扩张”。动力电池企业在资本的助力下迎风奔跑,产业链规模优势愈发稳固。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蓬勃发展,动力电池产销量随之不断攀升。从中国新能源汽车乐观的销量预期来看,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份额仍有望继续扩大。


(资料图片)

自上市以来,动力电池行业龙头宁德时代股价年年上涨,近5年来股价一度翻了超过20倍。然而过去的2022年公司股价大跌32%,与此同时动力电池其他头部厂商亿纬锂能(300014.SZ)下跌27%、国轩高科(002074.SZ)下跌43%。

经过2022年的大规模扩张,对于动力电池行业产能过剩的声音不绝于耳。对于即将到来的2023年,业内多认为,动力电池行业高需求态势还将持续。

动力电池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心脏,是新能源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新能源汽车产销的快速增长直接带动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动力电池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产业规模保持全球领先、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企业优胜劣汰不断加速、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产品成本明显降低、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动力电池行业的主要参与者集中于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行业内参与企业众多,竞争较为激烈,但行业排名前列的企业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行业整体市场集中度较高。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已具备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市场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全球动力电池的企业竞争呈现以中国的宁德时代、韩国的LG新能源和日本的松下为主的局面。

作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动力电池只有高投入才能形成规模优势。我国动力电池企业之所以能不断进阶,并逐渐超越日韩企业,关键是在资本助力下,电池技术不断更新,能量密度越来越高,续航也越来越长,不断突破行业瓶颈,更好地满足下游车企的需求。

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使用规模持续增加,拉动动力电池装机量不断攀升,在以锂系动力电池为主的配套格局下,有色金属材料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应用规模也随之上升。

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几乎全部配套使用磷酸铁锂、三元材料锂离子动力电池,构成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电解液等几类关键材料中,大量使用磷酸铁锂、镍钴锰酸锂等含镍、钴、锰、锂等金属的化合物,此原材料生产供应情况直接影响着动力电池的配套能力。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心脏”,占整车成本的30%-40%,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续航和安全性。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带动下,动力电池迎来爆发式增长。

目前动力电池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燃料电池、铅酸电池、超级电容器。纵观市场规模,装机量迅速扩大的同时,产能结构性过剩,行业向头部企业集中,无核心技术的企业将面临淘汰;纯电动乘用车为动力电池装机量的主要贡献力量,方形电池是主流,软包电池具备发展潜力;三元系锂电池占比超6成,高镍化成为主流方向。

从技术路线看,正极减钴到无钴、负极加硅、电解液向固态方向发展;固态电池成本主要在于固态电解质研发,全固态电池有望在2030年以后实现商业化。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新能源汽车仍是最为重要的生力军之一。而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零部件,未来的市场空间值得期待。

随着2020年补贴取消,锂电池成本持续下降,新能源汽车作为消费品的性价比优势将逐步体现,渗透率持续提升,加上储能行业即将突破,动力电池在未来十几年内的需求将维持25%以上的高复合增速。预计2022-2026年期间电动车将实现TCO平价,到2025-2030年间,动力电池的价格将降至50-70$/kWh。随着动力电池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和生产成本不断接近甚至低于传统燃油车,即实现使用全成本平价。而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速放缓,动力电池增长受新能源汽车行业影响,增速保持在12%以上。到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达150.4Gwh。

未来可利用大数据平台等建立预警机制,并通过目录管理加强对产品的质量监管。3)电池回收问题:应加快统一动力电池的型号标准,同时建立更完善的回收体系。据统计2018年我国实现废旧动力电池回收1.35万吨,实际回收比只有22.9%。政策约束力差、回收体系混乱、梯次市场空间刚起步、利润率低是造成动力电池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

欲了解更多关于动力电池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关键词: 中国动力 市场份额 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