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行业分析:母婴行业正逐渐呈现专业化、精细化和功效化的趋势

随着年轻一代逐渐成为父母,母婴行业面临育儿观念和品类趋势的升级。相较于老一代父母讲究的“吃饱吃壮”,新一代父母们更注重孩子的综合发展和科学精细的营养补充。同时,新一代父母们对待生活的“精致”态度也反映在母婴消费上,愿意为更科学、更高效、更精细的母婴产品买单,母婴行业正逐渐呈现专业化、精细化和功效化的趋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现在95后已经成为“宝妈”主力群体,00后也正在步入适婚年龄,她们的消费理念更新,对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意愿更强。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宝妈”及其家庭的消费能力也在上升,这都将减轻新生儿数量下降对母婴产业的不利影响,促使母婴产业进一步发展。

母婴行业市场发展深度分析

母婴产业覆盖孕、产妇及婴儿的衣、食、住、行、娱、教等各个方面,是一个规模庞大但又存在较为分散的细分领域的综合大产业。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许多家庭都愿意为孕产妇和婴儿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

目前国内不少母婴企业已经涉足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社区APP板块,例如跨境母婴产品的电商平台蜜芽、母婴社区妈妈网、宝宝树、京东旗下的母婴类APP“京东宝宝”等,这些婴幼儿电商和APP在国内的应用市场中都拥有较多的活跃用户,“妈妈经济”开始成为市场新宠。

国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年龄段在25-35岁中青年群体的母婴相关人群拥有更强的消费能力;母婴市场向移动端迁徙的趋势愈加明显;伴随着移动电商、移动支付的日趋成熟,母婴行业线上线下资源整合加速,未来将涌现更多的移动端母婴服务场景。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母婴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伴随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中国母婴行业正在释放出更大的潜能。随着新时代年轻父母消费能力的增强和育儿观念的改变,母婴市场已然成为时下热点。

在我国未来5-10年向少子化、老龄化的“人口转型”压力越来越大之下,自2021年年底以来,社会各界要求全面放开乃至鼓励生育的呼声亦越来越强。这种政策上可能的方向性变化是投资者最容易,也是最直接能想到的投资机会。

第七次人口普查后,人口少子化、老龄化等问题浮出水面,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其中幼龄人口占比居末。同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相似发展阶段比较,由于出生率水平较低,我国幼龄人口占比垫底。发达经济体在同我国当前人均GDP相当的时期,幼龄人口占比多数并未跌破20%,不少国家甚至保持在25%以上。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下滑,预计未来婴幼童人口规模将出现下降,但中国母婴营养品潜在用户规模依旧庞大。从细分年龄段上看,未来五年0-3岁的婴幼儿和4-6岁的小童将会受出生率影响,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但7-16岁的中大童未来人口数量仍会保持增长。

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是提升用户黏性的关键因素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民消费支出逐渐提高,母婴营养品作为满足妈妈和宝宝健康需求的产品,其消费意愿也随之提升。与此同时,居民消费支出的上升为母婴行业的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父母人群也对母婴用品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愿意更多的购买母婴用品,甚至支付溢价,强烈的消费意愿将刺激母婴营养品需求的快速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在母婴行业,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始终是提升用户黏性的关键因素。母婴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宝妈与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要求非常高。

电商平台的兴起曾经一度抢食线下母婴店的生意,但纵使社交电商,社群团购等新渠道的纷至沓来,母婴电商与母婴线下渠道分庭抗礼,线下渠道的地位依旧不可撼动,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

近年来,传统母婴店增长持续放缓,新兴母婴店的热点飓风正在形成,这其中,就有做出差异化的调理型门店。调理型门店抓住了精细化喂养时代下消费者的最新需求,相比医院,在调理型母婴店的用户能得到更周到且精细化的服务,越来越多的传统母婴店开始向调理型门店转型。

报告在总结中国母婴行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的各方面因素,对中国母婴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报告资料详实,图表丰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观的比较,为母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能准确及时的针对自身环境调整经营策略。我们的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

想要了解更多母婴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母婴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