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通”正式落地 中国债市对外开放再进一程

“互换通”正式落地

为规范开展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相关业务,保护境内外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利率互换市场秩序,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3年4月28日起施行。

所谓“互换通”,是指境内外投资者通过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机构连接,参与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和内地银行间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机制安排。据了解,本办法适用于“北向互换通”,即中国香港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投资者(以下简称“境外投资者”)经由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机构之间在交易、清算、结算等方面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参与内地银行间金融衍生品市场。


(相关资料图)

中国债市对外开放再进一程

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以来,“债券通”南北向通的先后推出,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随着境外投资者持债规模扩大、交易活跃度上升,其利用衍生品管理利率风险的需求持续增加。202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管局、香港证监会联合公布将实施“互换通”和常备货币互换安排。

如今随着“互换通”正式落地,业内人士纷纷表示,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再进一步”。从“债券通”到“互换通”,从场外交易的债券延伸至场外衍生工具,内地与香港两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也在不断深化。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债券投资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显示:

债券是政府、企业、银行等债务人为筹集资金,按照法定程序发行并向债权人承诺于指定日期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债券是一种金融契约,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借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同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购买者或投资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投资者(债券购买者)即债权人。

按法人机构(管理人维度)统计,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持有人共计2172家。从持债规模看,前50名投资者持债占比51.9%,主要集中在公募基金、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前200名投资者持债占比82%。

从交易规模看,2022年,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前50名投资者交易占比49.7%,主要集中在证券公司、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前200名投资者交易占比83.1%。

债券投资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2年,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61.9万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56.0万亿元,同比增长5.4%,交易所市场发行5.8万亿元。2022年,国债发行9.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7.4万亿元,金融债券发行9.8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13.8万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3345.4亿元,同业存单发行20.5万亿元。

截至2022年12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44.8万亿元,同比增长11.3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25.3万亿元,交易所市场托管余额19.5万亿元。商业银行柜台债券托管余额416.1亿元。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吸收债券投资的稳定性相对较高。债券市场波动是自然现象,也是自然表现。无论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各国债券投资出现波动都是正常的。测算了一下,主要国家吸收债券投资的波动情况,通过对比发现,中国波动情况远低于相当多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从境外投资者的构成和持有的债券规模看,央行类机构持有中国债券规模始终占一半以上,其余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追踪国际指数的配置性资金,稳定性也比较高。

债券市场进一步开放有助于提升外汇市场韧性。近年来,货物贸易以及直接投资等跨境资金稳步流入,这些资金发挥了基础性顺差作用。债券市场开放也丰富了外汇市场的参与主体和资金来源,有利于拓展我国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我国外汇市场对各类影响的吸收能力和消化能力。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积极,配合扩大内需纲领,政策对经济稳增长的诉求明显增强。从总量上看,重点是依靠扩大内需,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匹配和满足有效需求,消费、地产有望筑底回温,政府的拉动牵引强度有望维持和扩大。

2023年,债券供给仍将是以政府债融资为主导的格局,社融依然依靠政府债支撑,在财政政策适当加力的背景下,债券资产净供给有望略有提升,各类信用债在经济修复下新增规模将小幅提高,其中城投融资预计继续偏弱,其他产业债将小幅回暖。从到期情况看,各类信用债到期规模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债市杠杆在资金面收敛背景下适当下降,资产荒状况较2022年有显著改善。考虑货币政策配合、流动性合理充裕等因素,供需面整体趋于均衡。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债券投资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综合研究报告》。债券投资研究报告以行业为研究对象,并基于行业的现状,行业经济运行数据,行业供需现状,行业竞争格局,重点企业经营分析,行业产业链分析,市场集中度等现实指标,分析预测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通过最深入的数据挖掘,对行业进行严谨分析,从多个角度去评估企业市场地位,准确挖掘企业的成长性,已经为众多企业带来了最专业的研究和最有价值的咨询服务过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