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开发平台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鉴于传统AI模型痛点突出、亟待人工智能协助转型的现状,中国制造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AI 与各产业深度融合,精准解决各场景痛点,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据测算,2022 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为 3,716 亿人民币,预计2027 年将会达到 15,372 亿人民币,有望在下游制造、交通、金融、医疗等多领域不断渗透,实现大规模落地应用。中国 AI 开发平台的市场规模也在持续上升,算力、数据、模型调用和部署维护等细分市场快速增长。2021 年中国 AI 开发平台营收为 234.8 亿元,在政策红利、行业渗透率以及芯片性能稳步提升的背景下,预计 2025 年中国 AI 开发平台市场规模将达 365.0 亿元。
【资料图】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随着国内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相关监管政策正逐步落地,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8月15日正式施行。作为我国首份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规范性监管文件,《办法》以“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为目标,明确国家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
当前全球正在进行智力话语竞赛,掀起新一轮AI监管潮。2019年欧盟委员会发布《人工智能伦理准则》,提出评价人工智能可信赖的七项标准。2020年欧盟出台《人工智能白皮书》,为人工智能的监管提供多种政策选项。今年6月14日,欧盟议会以压倒性优势的投票结果通过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草案,预计在完成最终谈判后正式审批通过。
相比其他国家,中国拥有庞大的实体产业基础,并正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于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应用的深度融合有着更庞大、更迫切、更具价值的实际需求,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新实践空间。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了解智能,进而生产出一种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机器,该领域包含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据国外风投数据分析公司PitchBook的数据,2023上半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共计发生融资1387件,筹集融资金额255亿美元,平均融资金额达2605万美元。
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生成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以及价值观等问题。得益于国内外多家企业推出生成型AI相关产品,并在文本生成、图片制作、音乐及音频生成、视频制作等方面一展身手。在市场看来,内容生成型AI具备快速学习、瞬间制作、海量方案等优势,包括出版、图书、电商、电影、影视工业等行业有望首先受益。
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发布的各类大模型数量超过100个。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大约80个参数在10亿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办法》提出,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公共训练数据资源平台建设。促进算力资源协同共享,提升算力资源利用效能。推动公共数据分类分级有序开放,扩展高质量的公共训练数据资源。鼓励采用安全可信的芯片、软件、工具、算力和数据资源。
算力是数字时代的底座,也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引擎。据工信部最新消息,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76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每秒1.97万亿亿次浮点运算(197EFLOPS),算力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近30%,存力总规模超过1080EB。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表示,我国的算力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为中国是制造大国,实体经济对于算力有着很大的需求,游戏、AR、VR等消费领域对算力的需求也很大。“有政策支持和技术发展,算力随取随用的前景可以期待。
目前,国内已逐步建立起涵盖理论方法和软硬件技术的体系化研发能力,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预训练大模型蓬勃发展,形成了紧跟世界前沿的技术群。以华为云盘古大模型为例,据报道,该大模型已经陆续推出矿山、药物分子、电力、气象、海浪等大模型,在各行业落地创新项目超1000个,通过提供先进算法和解决方案,深入大模型的全栈自主创新,加快推动算力国产化。
本报告同时揭示了人工智能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想了解关于更多人工智能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2023-2028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