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辅食餐标准发布 中国婴儿辅食市场发展空间
婴幼儿辅食餐标准发布
国内首个《婴幼儿辅食餐》团体标准在北京发布。此次发布的《婴幼儿辅食餐》团体标准,是在之前《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辅食营养补充品》等一系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上,在“辅食”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辅食餐”的概念,即不只是辅助食品,而且是满足婴幼儿一餐份辅食喂养需求、构成一份正常餐食的食品量。这也让婴幼儿辅食真正迈入了辅食餐时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专家指出,这一团标的发布以及相关解读,不仅可为用户提供更加科学、精准、健康、营养的分月龄辅食餐指导,也为产业界加快推动辅食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科学指引和动能。
新团标改变
新团标时指出,在必需的谷物和营养强化剂之外,还需要增加肉类、奶类、蛋类、维生素A丰富的蔬果(不包括果汁)、其他蔬菜(不包括果汁)、豆类及其制品/坚果类这6类食物中的两类及以上。这一要求,在丰富了辅食餐的营养搭配的同时,也能减轻父母制备辅食餐的负担。团标还特别规定,辅食宜保持原味,适用于12月龄内的婴儿的辅食餐不宜添加盐、糖基刺激性调味品,适用于12月龄+的产品逐渐尝试淡口味,以促进味觉发育,降低挑食风险,控制糖、盐摄入,降低儿童期及成人期发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国内婴儿辅食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显示:
婴儿辅食行业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正在推动婴幼儿精细化喂养时代到来。随着宝宝慢慢长大,添加辅食成为每个妈妈必做的功课之一。宝宝在各个年龄段应该吃什么样的辅食,需要注重补充哪些营养元素,这些问题成为新手爸妈以及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为满足婴幼儿的营养需求,有营养强化的要求上。而且相比于行业标准,“婴标”在部分规定的检测限值和使用范围上会更加严苛。同时,针对能生产“婴标”辅食的工厂,也有严格的《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对于工艺生产、安全卫生、检测检验、营养强化等指标,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婴幼儿辅食是指婴儿阶段为宝宝补充营养的辅助食品,一般常见的有婴儿米粉、面条、各类肉泥果泥菜泥、饼干、磨牙棒等。
我国婴幼儿辅食行业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仍处于相对早期阶段。近年资本看好辅食赛道,涌现一批新兴国产品牌,行业尚未形成稳定的梯级品牌格局。相比国外成熟市场水平,中国婴幼儿辅食的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辅食也逐渐不再局限于米粉,细分品类结构逐渐升级。头部企业也在推动更多品类符合国家标准,逐步拓宽市场边界。
90、95后年轻爸妈入场,辅食市场客群全面焕新,如今科学化、精细化、高效化的喂养理念驱动产品细分及品类创新,目前来看,分段、分阶、分龄已成婴幼儿辅食极为明晰的进阶方向。
一大批国产品牌顺势崛起。不仅涌现出了新锐品牌:秋田满满、英氏、爷爷的农场、小鹿蓝蓝、米小芽、窝小芽等,传统食品巨头中粮粮谷、良品铺子等也纷纷入局。据悉,当前国内市场的婴幼儿辅食品牌已超过500个,据调查其中秋田满满全域在售“婴标”产品的SKU数量为194个。
中国婴儿辅食市场发展空间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指出,吃对辅食、吃好辅食,对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生命早期1000天是人生最重要的生长发育的机遇窗口期之一,其中有一半时间是需要辅食参与的,婴幼儿成长到6个月以后,母乳的营养就不能完全满足生长发育需要,需要合理添加辅食,给宝宝进行营养补充和饮食能力的培养。
但是在我国,仍有许多家庭尚未正确认识到辅食餐的重要价值。艾瑞咨询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辅食品类的渗透率持续稳步提升,从一周餐食中有喂辅食的渗透率看,从2013年的20.5%持续上升至35.1%。而在美国市场,这一数据于2020年便已达到75.5%,与其相比较,中国的辅食市场和产业规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按照中国的人口规划目标,未来两年我国1-3岁婴幼儿预计将超过4500万人。市场虽大,但我国婴幼儿辅食渗透率并不高。数据显示,相较于国外80%的数据,我国婴幼儿辅食的渗透率仅为25%。
《2023-2028年国内婴儿辅食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对中国婴儿辅食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
本报告同时揭示了婴儿辅食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想了解关于更多婴儿辅食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2023-2028年国内婴儿辅食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