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银行理财规模增长超过8000亿元

。近一个月来,招银理财、光大理财、华夏理财、兴银理财、中银理财等至少10家理财公司相继调降费率,且调降力度不小,部分理财公司甚至阶段性搞出“零费率”。例如,光大理财阳光碧乐活21号产品A类份额,自7月6日起销售服务费为0%。


【资料图】

7月银行理财规模增长超万亿

7月上旬银行理财规模已增长1.07万亿,显示出积极复苏趋势。此前,多家券商分析师也预测,在7月第一周,银行理财规模已恢复增长超过8000亿元。

具体来看,7月上旬银行理财规模增长超万亿,中金公司认为主要来自两方面: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增长7741亿元,主要源自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存款冲量”后的理财资金回流;固收类理财产品规模增长2986亿元,增量主要为1个月以内的短期限产品。

今年一季度,在金融市场波动未完全消除的情况下,银行理财市场延续规模下降的趋势。二季度,随着债市行情好转,4月、5月连续两个月理财规模出现回升。数据显示,4月、5月银行理财规模分别环比增加1.3万亿和0.4万亿。

伴随着理财规模回升的同时,银行存款出现同比少增。央行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5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46万亿,同比少增1.58万亿。

在今年4月触底反弹后,6月理财规模出现超万亿缩水,再次引发市场关于赎回潮担忧。但从背后原因来看,季节性因素占主导,但进入7月理财市场已经明显回温。

多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6月理财规模出现大幅下降,但其中多半为现金理财的压降。这一现象符合季节性规律,主要由于理财子母行季末考核、理财产品到期设置等因素,次月往往会出现较大幅度回升。对比来看,由于存款端压力较小,今年6月理财规模的环比降幅低于往年同期跨季表现。

进入7月,据广发证券统计,首周理财存量规模就回升超过8000亿元,已超过6月同口径缩水规模,其中短期限产品仍是新增主力。反映在资产端,理财机构对短债和一年期以上利率债及信用债的配置均有明显增长。机构普遍预测,在理财冲量、费率让利、存款利率下行等背景下,下半年理财规模有望持续回升。

不过从市场反应来看,居民存款向理财市场的转移趋势还有待观察。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银行理财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理财规模环比减少了1.19万亿元,降至25.34万亿元,降幅达4.49%。

自去年四季度债市大幅波动进而引发破净潮、赎回潮以来,投资者信心受到较大冲击,理财市场长期处于前期的负面影响当中。据明明团队测算,去年11月至今年3月的5个月左右时间中,理财市场规模降低了约6.58万亿元,直至4月触底反弹。

加上6月以来部分投资者发现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剧,市场对理财市场刚刚有了2个月的回暖迹象就再次缩水,重新陷入担忧。

不过,从历史数据来看,季末月份理财规模下降已是行业规律。明明分析称,由于母行季末考核、理财产品到期设置等因素,历史上季末理财规模多为环比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这一现象在母行存款压力较大的3月和6月尤其明显。

今年6月理财缩水幅度较往年明显更低,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反映了银行表内存款压力较小,或更有利于接下来理财规模的恢复。历史数据也表明,季末结束后的月份,理财规模多数会明显增长。

下半年有望恢复至29万亿以上

理财再现大规模赎回潮的可能性不大,且按照下半年冲量发力的惯例,预计下半年理财整体规模有可能恢复到29万亿元以上的水平。

多数机构观点也指出,下半年理财规模大概率会持续回升,历史规律也表明理财市场增量更多发生在下半年。背后除了冲量压力,一方面,存款利率下行带来的居民资产配置策略变化,会让前期的超额储蓄逐渐向理财转移;另一方面,理财产品降费率覆盖面逐渐扩大,将进一步增加理财吸引力。

但短期来看,相比波动的理财收益,投资者对理财费率调整的敏感性并不强。有分析指出,存款向理财转移的趋势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说到银行理财产品,不少投资人仍心有余悸。受到资管新规的影响,去年银行理财产品的“破净潮”,给投资者带来深刻的教育,投资操作风格仍然偏保守。“下调费率,对投资者来说投资成本有所降低,等于变相增加投资的收益。”温州一家股份银行理财经理表示,当下特定阶段的让费,主要是希望在震荡市场中重振投资者信心,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费率降低,投资者承担的投资成本也随之降低,投资体验会好一些。

除了银行理财产品,公募基金的费率也在跟进下降。打开手机app会看到,很多基金产品会标注费率打折信息,不少产品的费率直接从1%降低至0.1%。万得数据显示,6月份以来,已有十余家公募基金公司宣布下调旗下基金产品的各项费率,多只产品费率下调达五成以上。日前,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日前正式启动。自7月8日起,新注册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将分别不超过1.2%、0.2%;部分头部机构已公告旗下存量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降至1.2%、0.2%以下;其余存量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将争取于2023年底前分别降至1.2%、0.2%以下。

业内人士表示,短期来看,费率调整直接让利于投资者,包括公募、银行理财、券商资管等财富管理机构短期业绩或将受一定影响;但长期来看,这一举措有助于促进相关行业与投资者利益协调一致,利于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

投资者仍需擦亮眼睛

目前,理财产品费用主要涉及投资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产品赎回费等。从理财产品“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质属性看,收费具有合理性。那么,银行理财产品降费对投资者有何影响?对投资者来说,银行打响理财产品费率“价格战”,无疑会增加理财产品的吸引力。但现实中,大多数投资者在选购理财产品时,并非将费率作为关键的考量因素,投资者往往更关注产品的最终收益率。因此,购买理财产品要综合考察银行理财产品特征,进一步了解产品的风险等级、投资期限、投资方向等关键要素。

从市场影响来看,目前个别银行理财产品费率调整对整体市场影响不大。目前市场对今年理财收益预期相对乐观,理财市场回暖也对费率调降形成支撑;但未来理财产品收益率是否会持续回升并不确定,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向,谨慎选择产品,理性投资。

《2023-2028年中国银行理财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