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加工行业发展趋势及肉类加工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购买力的增强,我国肉类制品的生产和消费总量将实现持续增长。肉类市场需求呈多样化发展趋势,消费结构将进一步调整优化,猪肉在肉类总量中的比重将会继续下降,牛羊肉、禽肉的比重将快速上升。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日渐成熟的肉类加工技术,中国肉类加工产业被视为食品领域的香饽饽。肉类加工制品产品利润较高,发展空间较大,未来将是肉类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但肉类制品大多都是初加工产品,而精深加工的肉制品却很少。主要问题表现为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开发能力不足。可概括为三多三少,即高温肉制品多、低温肉制品少,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老产品多、新产品少。这反映了中国肉类科技与加工水平较低,不能适应肉类生产高速发展和人们消费的需要,特别是肉制品产量仅占肉类总产量的3.6%,年人均不足2kg,与发达国家肉制品占肉类产量的50%相比,差距很大。中国肉类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肉类加工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小企业达1.9万家,规模以上企业仅4000多家,而像双汇、雨润等知名、大型企业更是屈指可数。自全球疫情暴发以来,肉制品厂成为“热点”已不鲜见,也引发了对动物和肉制品传播病毒的怀疑和忧虑。
中国肉类工业主要包含畜禽的屠宰、肉的冷却、冷冻以及冷藏、肉的分割以及肉的包装营销等内容。随着我国肉类生产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肉类生产加工储藏保鲜运输方面也有了飞速的进步,可以看出我国肉类加工技术水平以及质量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近几年肉类加工经历了从冷冻肉到热鲜肉到冷却肉的发展轨迹。速冻方便肉类食品发展迅速,成为许多肉类食品厂新的经济增长点;传统肉制品逐步走向现代化,传统的作坊制作向现代化工厂挺进;西式肉制品发展势头强劲;利用肉制品腌制、干燥成熟和杀菌防腐处理等高新技术,开发出低温肉制品、保健肉制品等。
中国肉类加工业主要包含畜禽的屠宰、肉的冷却、冷冻以及冷藏、肉的分割以及肉的包装营销等内容。随着我国肉类生产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肉类生产加工储藏保鲜运输方面也有了飞速的进步,可以看出我国肉类加工技术水平以及质量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随着肉类食品产业的发展,肉类深加工的比例在不断增加,新的肉类加工厂也在不断涌现,这些企业就需要投入大量的加工设备。另外,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购入的大批国外设备已趋于淘汰,需要更新。因此,国内市场对肉类加工机械的需求量将会不断增大。
国内肉类加工五十强企业所使用的主要设备均为进口,随着国内肉类机械制造业产品质量的提高,这些企业就会逐步采用国内的肉类机械,其需求额是很大的。从另一方面来说,大量进口设备对于肉类加工企业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因为固定资产的投入过大,将大大影响肉类产品的成本,使得企业在销售上无竞争力。
肉类工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肉类加工机械。早期我国为提高国内肉类深加工技术,开始从国外进口肉类加工设备。此后我国肉类加工企业开始认识和了解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工艺及产品;肉类加工机械制造厂家也开始接触先进的肉类加工设备,并开始借鉴国外的技术开发中国自己的产品。
肉类加工行业正进入消费升级,低温肉制品行业用户持续增长,且生产、研发技术,到供应链、运输等环节各方面基建趋于完善。未来肉类加工企业为了取得行业领先地位,必须要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努力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方法,加强对食品的检验检测,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改造和研发,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从肉制品市场份额方面来看,低温肉制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已经超过65%。在全球范围内,我国肉制品消费量占比仍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肉制品消费量,其中发达国家的肉制品消费比例超过了70%,中国肉制品消费比例仅为13%,行业还有较大发展潜力。
肉类加工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分析
肉类加工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如何?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消费升级成为必然趋势。肉类及加工品是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必需品,消费升级使得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牛羊肉食品受到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我国居民的肉类结构性消费升级过程正由大中城市向小城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扩展。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市场对肉类产品的需求将得到促进,为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增长空间。
肉类市场需求呈多样化发展趋势,消费结构将进一步调整优化,猪肉在肉类总量中的比重将会继续下降,牛羊肉、禽肉的比重将快速上升。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日渐成熟的肉类加工技术,中国肉类加工产业被视为食品领域的香饽饽。肉类加工制品产品利润较高,发展空间较大,未来将是肉类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肉类加工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购买力的增强,我国肉类制品的生产和消费总量将实现持续增长。肉制品主要包括香肠、火腿、培根、酱卤肉、烧烤肉、肉干、肉脯等。
肉类市场需求呈多样化发展趋势,消费结构将进一步调整优化,猪肉在肉类总量中的比重将会继续下降,牛羊肉、禽肉的比重将快速上升。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日渐成熟的肉类加工技术,中国肉类加工产业被视为食品领域的香饽饽。肉类加工制品产品利润较高,发展空间较大,未来将是肉类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猪牛羊禽肉产量9227万吨,比上年增长3.8%,且达到近十年最高水平,年均复合增长率为0.67%。其中,猪肉产量5541万吨,增长4.6%;肉禽产量2443万吨,增长2.6%。从近年的肉类产量结构来看,除2019年和2020年,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达到60%-65%,但占比整体是下降趋势;禽肉产量占比一般为20%-27%,且整体是增加趋势;牛羊肉产量占比稳定在12%-14%,整体变化幅度较小。
2022年我国肉类产量创近十年新高,其中猪肉和禽肉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维持在85%左右,牛羊肉占比相对较为稳定,这与我国的肉类消费习惯——红肉为主、白肉为辅密切相关。2023年生猪出栏量存在减少预期,肉鸡、肉鸭等主要家禽出栏量将增加,预计年内肉类产量继续增长或有压力。
作为肉类生产的直接上游,畜禽活体的出栏量直接影响肉类产量。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十年家禽出栏量呈现稳步增加的趋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3%,尤其是2019-2020年生猪出栏量减少的两年增速较明显;生猪出栏量则表现为减少迹象,2021-2022年虽不断恢复,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0.23%。2022年家禽出栏量达到161.4亿只,处于近十年最高水平;生猪出栏量为6.99亿头,较近十年最高点2014年的7.35亿头减少3600万头。所以家禽出栏量创近十年新高以及生猪出栏量继续恢复,是2022年我国肉类产量再上新台阶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肉类加工业经历了从冷冻肉到热鲜肉,再到冷却肉的发展轨迹,其中速冻方便肉类食品发展迅速,成为维持许多肉类食品加工企业新的经济支柱,传统肉制品逐步走向现代化,西式肉制品发展迅速。猪肉加工作为肉制品加工中最主要的细分,猪肉的价格较大的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环节。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但肉类制品大多都是初加工产品,而精深加工的肉制品却很少。主要问题表现为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开发能力不足。可概括为三多三少,即高温肉制品多、低温肉制品少,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老产品多、新产品少。这反映了中国肉类科技与加工水平较低,不能适应肉类生产高速发展和人们消费的需要,特别是肉制品产量仅占肉类总产量的3.6%,年人均不足2kg,与发达国家肉制品占肉类产量的50%相比,差距很大。
因此,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以肉制品加工业为核心,涵盖养殖、屠宰及精深加工、冷藏储运、批发配送、制品零售、设备制造及相关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完整产业链,提高肉制品行业的规模化及现代化水平,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肉制品行业的高速发展,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市场参与者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行业内企业存在多、小、散、乱等现象,行业规范化治理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行业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加强屠宰加工及流通销售等环节的整顿措施并多次修订《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及《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并逐步加大违反规定的处罚力度。各级地方政府也颁布了多项屠宰及肉类加工方面的管理条例,不断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随着我国在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并完善,目前已经基本形成权责一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的监管体系。
现下,中国肉类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肉类加工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小企业达1.9万家,规模以上企业仅4000多家,而像双汇、雨润等知名、大型企业更是屈指可数。
肉类加工行业正进入消费升级,低温肉制品行业用户持续增长,且生产、研发技术,到供应链、运输等环节各方面基建趋于完善。畜禽屠宰加工企业都在积极谋求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根据餐饮业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餐饮食材,定制化餐饮食材实际上就属于预制菜范畴。最近几年,连锁餐饮、外卖、团餐发展不断扩充预制菜B端市场,疫情、便利需求等因素激活预制菜C端需求,预制菜市场规模扩大、市场前景更加明朗。
未来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在哪?欲了解更多关于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2-2027年肉类加工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