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保健行业市场需求 中国心理保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由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变化太快,城市化和互联网化带来的生活压力,抑郁症、拖延症、焦虑症、强迫症、社交恐惧症等新型心理问题成为流行的“时代病”。我国心理保健行业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让资本和产业界对精神心理健康市场的热情再次被点燃。

中国心理保健行业市场需求 中国心理保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目前国内心理保健治疗机构主要有三类:医院心理保健门诊、高校心理保健中心和社会民营心理保健机构。一般来说,神经症或较严重情绪情感障碍患者可选择医院心理门诊进行治疗;情感问题或一般性社会适应不良可选择社会心理保健机构;学习障碍、青春期困惑青少年可选择高校的心理保健中心。


(资料图)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心理保健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

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2.1%,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此外,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中约有3000万人受到了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趋于年轻化。就现阶段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精神心理健康行业仍存在多方面的缺口。这是一个巨大的人群,有待心理保健公司去开采。

卫生部数据指出,我国14亿人口中,患有严重精神和心理障碍疾病的患者达1600多万。患有不同程度精神或心理障碍需要专业人员干预的人数则更多,估计达到1.9亿人,也就是说,每10人中至少有1人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心理辅导。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有3.4亿人,约3000万人深受心理障碍困扰。

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提升,倒逼心理保健行业的软硬件环境进一步完善,而行业软硬件环境的完善又必然给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这种良性机制,有效提高了行业用户粘性,必然成为外来心理保健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增心理咨询相关企业3.58万家,同比增长57.28%,是近十年新增企业最多的一年。2020年新增心理咨询企业3.52万家。2021年前8月我国新增心理咨询相关企业2.35万家。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心理咨询企业最多的是上海,共3.58万家。广东、山东分别有心理咨询企业2.35万家、1.39万家,排名前三。其次是江苏、北京、湖南等省份。从城市分布来看,广州拥有9928家心理咨询相关企业,排名全国第一。深圳有心理咨询企业9879家,排名第二。长沙拥有心理咨询企业4019家,排名第三,但不足第二名深圳的一半。广州、深圳的心理咨询需求远远超过其他城市。

目前,我国心理保健业将迎来大发展时期,尽管业内并未形成激烈竞争,尚未形成品牌,但对从业者来说是建立品牌的好机会。从市场角度来看,资本对于心理健康行业的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将视线瞄向这一领域。多家企业获大额融资,明星机构纷纷入场。

如今消费者获取心理健康相关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空间巨大,根据多年从业经验,30岁至50岁的女性面对情绪烦恼,有更强的意愿寻找解决方案,并愿为心理健康服务付费。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的升级,消费者为心理健康服务类产品的付费意愿日渐增强,催生了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资本纷纷进入赛道。调查显示,18~34岁的青年焦虑平均水平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一线城市当中心理亚健康人群不断增大。而从事心理倾听师工作的人们,则是在帮助人们拨开心中阴霾的一群人。

我国的心理保健服务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在城市,心理保健公司一般不外乎行业巨头、上市公司、创业型科技公司、外包公司等几种,目前的心理保健服务模式只能说是处于一种初级发展阶段,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它的发展必将在服务功能与类型上进一步细化、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和体系化。

深刻认知心理保健行业定义,对预测并引导心理保健行业前景,指导行业投资方向至关重要。中国心理保健行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一方面,由于中国高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已经使得现阶段成为大众心理问题的易发期;另一方面由于购买力已经形成,从购买力上看,我国发达城市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心理保健行业快速发展时期的结构一致,已经完全具备心理保健的消费能力,我国心理保健行业已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行业产业链的参与主体不断丰富,产业生态逐渐健壮。

本报告将帮助心理保健企业、学术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心理保健行业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心理保健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准确把握心理保健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心理保健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6年中国心理保健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