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点评!48个大城市房价未过万:最低的在东北 专家称现在正是房价低的时候 房地产投资市场分析2023
专家劝百姓拿出三分之一存款买房
1月8日,中房集团原董事长、知名学者、企业家孟晓苏在第三届南方财富峰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2022年中国老百姓存款增加了15万亿,如果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恢复对房子的购买、装修和其他的购买,中国经济就能恢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8个大城市房价未过万:最低的在东北
根据《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数据,至2020年,我国共有106个大城市,其城区人口合计达到3.72亿人,占全国城市城区人口的64.7%。106个大城市包括了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和71个Ⅱ型大城市。
在106个大城市中,还有48个城市即45%的大城市平均单价未过万元。从城市规模划分来看,这48个城市中包括特大城市哈尔滨,贵阳、乌鲁木齐和长春这三个I型大城市。此外,临沂、淄博、柳州和烟台的城区人口也都超过了200万。可见,城区人口规模大的城市,房价未必就高。
从区域分布来看,48个房价不过万的大城市主要来自中西部、东北以及东部地区的山东等地。其中,像山东烟台、潍坊等经济大市,房价的总体水平并不高。
昆明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上调至4.1%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近日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符合条件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据统计,在70个大中城市中,有38个城市符合条件。通知发布后,石家庄、兰州、太原、郑州地区的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尚未下调。而昆明在通知发布前,已将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从3.95%上调至4.1%。
2022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历史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房地产市场近一年多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探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房地产行业当前面临的困境是过去行业“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三高”模式积弊已久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北京楼市销量回暖
受房地产多重利好政策影响,叠加各开发商“开门红”优惠,不少居民的购房需求得以释放,近期北京楼市的咨询量和成交量均有所回暖。展望今年全年的房地产市场表现,业内人士普遍比较看好。这一方面得益于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流得到明显好转,另一方面得益于居民不断提升的购房热情。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2-2027年房地产投资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分析
2022年,房地产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保交楼。对于已售逾期难交付的房地产项目,住建部等多部门推动政策性银行为遇困项目提供保交楼专项借款,同时撬动和带动商业银行贷款,这些资金成为帮助房地产项目和房地产企业渡过难关的过桥资金。有利于帮助房地产行业打破僵局,重新运转起来。随后,金融领域各项支持政策频出,“金融16条”“三箭齐发”等政策举措精准发力,进一步为行业企稳注入源头活水。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见效以及保交楼的实现,各方主体重拾对行业和市场的信心指日可待。
房地产投资市场分析2023
数据显示,2022年房地产市场整体规模回到了近十年前。随着2023年新一轮支持措施的落地,行业信心提升,房企销售将会发生明显改善。房企要平衡安全与发展,迎接行业新周期。房地产行业的韧性犹在,行业发展将进入新常态。
政策层面,2022年四季度以来,多部门陆续出台房地产行业融资利好政策,从信贷、债券、股权等方面为行业融资提供支持。1月10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主要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要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实施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聚焦专注主业、合规经营、资质良好、具有一定系统重要性的优质房企,开展“资产激活”“负债接续”“权益补充”“预期提升”四项行动,综合施策改善优质房企经营性和融资性现金流,引导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回归安全区间。
近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业内分析师表示,此次政策给予了房价疲软的城市自主下调房贷利率的权限,充分体现了对首套购房、刚需购房的支持。
随着房地产行业“三支箭”(债券融资、信贷融资、股权融资)等政策落地,多个融资渠道快速修复,2022年末融资规模出现翘尾迹象。机构预计,2023年各项金融支持政策将会持续推进,房地产行业主要融资渠道有望进一步顺畅。
专家称现在正是房价低的时候
预计2023下半年会恢复
近日,汇力基金董事长孟晓苏在2023年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发言表示:其实房价该不该上涨,他本来就该上涨。你已经下跌这么多了,一旦你要是恢复到正常,实现了稳低价稳房价稳预期,他的直接效应就能看到房价上涨。专家说:“中国楼市还会恢复发展活力,可能会是在2023年出现,现在是房价低的时候,这并不是经常出现的,如果现在有购买能力,该入市就入市。”
欲了解更多关于房地产投资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2-2027年房地产投资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