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机器人高度智能化成必然发展趋势 2023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分析
随着我国骨科伤病和脊柱疾病人群的不断扩大,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增长。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成长性优于药品市场,未来将维持10%-15%的复合增速。虽然发达国家占据了78%的市场份额,然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正经历着快速的成长,依靠成本优势和研发积累提升产业链地位。
(资料图片)
骨科手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医疗类机器人具有学科交叉广泛、高新技术应用密集等显著特点,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其战略地位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及5G通讯的进步,手术机器人有望扩展到更多的外科专业并实现更高的手术精准度、灵敏度及智能远程控制。此外,涵盖多个外科专业且针对外科医生的需求量身定制的手术机器人将处于更有利位置,可抢占更高的市场份额。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战略预测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手术机器人又称为手术机器人系统,指采用机器人技术的辅助手术设备和辅助手术系统,它是计算机辅助手术(CAS)和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RAS)的主要代表。而骨科机器人是指用于辅助骨科手术的手术机器人,是一种集医学、机械设计制造、电子信息工程及生物力学等多学科、多领域为一体的新型医疗器械,是实现手术智能化的关键技术,同时也代表未来手术式发展方向。按临床医学应用划分,手术机器人主要可分为腔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泛血管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5大类。
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产业链上游为零部件供应环节,主要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中游为骨科手术机器人生产供应环节;下游主要用于各类综合医院及骨科医院的骨科手术。骨科机器人手术较传统手术的优点在于精确性较高,同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目前的骨科机器人仍然存在精确度不足或可重复性较差的缺点,未来骨科机器人的研发进程中精准与微创仍然是首要的发展方向。
近些年,为研发更加适配应用场景需求、更加先进适用的医疗机器人,我国各部门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2022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提到,丰富5G网络和千兆光网应用场景,加快研发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教学助手、医疗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
2023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分析
我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起步晚,规模相对较小。近年来,受各项利好因素,包括持续投资及政府政策支持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手术机器人行业逐渐由依赖进口手术机器人转向技术创新,国产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提升,行业规模也随之快速增长。据资料显示,2022年我国手术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约为47.99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市场占比最高的为腔镜手术机器人,占比约为72.2%,其次为骨科手术机器人和经皮刺穿手术机器人,占比分别为11%和5%。
据资料显示,2022年我国骨科机器人产量约为183台,同比增长53.8%;需求量约为161台,同比增长57.8%。其中,脊柱及创伤类需求占比约为77.6%,关节置换率需求占比约为22.4%。从行业规模方面来看,随着我国骨科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及需求的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骨科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据资料显示,2022年我国骨科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约为8.63亿元,同比增长51.4%。
目前,我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从关节手术机器人方面来看,虽然我国关节手术机器人行业内目前已有多款产品获得NMPA批准上市,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仍为史赛克占据。从脊柱/创伤手术机器人方面来看,为天智航、美敦力及捷迈邦美是行业内主要企业,2022年三者旗下脊柱/创伤手术机器人市场份额占据中国脊柱/创伤手术机器人市场的98.28%,其中天智航占比最高,约为87.36%。
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及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骨科机器人高度智能化已成为必然趋势。现阶段,主动型机器人仍然存在误操作的风险,相对于半自动型及被动型机器人,其应用较局限。若骨科机器人的高度智能化迅速发展,则精确性、可重复性更高的主动型机器人便有机会成为未来骨科机器人的主流,并可进一步解放医生的双手,提高手术效率。
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骨科手术机器人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未来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在哪?欲了解更多关于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3-2028年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深度分析与投资战略预测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