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播报:2022制氢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制氢行业运营模式前景广阔


(资料图片)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发布,在国家发改委同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这份规划被定义为是碳达峰、碳中和“1+N”体系中的“N”之一。业内专家表示,随着规划的发布实施,氢的能源属性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也需出台专门的配套文件,加强氢能作为能源的规范管理。

截至目前,已有广东、山东、吉林、陕西、上海等多省市明确将推动氢能发展作为未来五年重要工作。制氢行业与中央制氢相对应的是分布式制氢,其工艺路线主要为电解水制氢,城市中的加氢站在站内装有氢气发生器,实现氢气生产、压缩、储存、出售一体化,或者在应用端直接安装氢气发生器,实现应用端自产自供氢气。虽然电解水制氢耗费大量电能,不过我国结合我国分布式能源并网装机与弃风、弃水电量情况,可以发现分布式制氢行业运营模式前景广阔。

从理论上讲,绿色氢气是未来的清洁能源,但目前国内主要的氢源还是煤炭,占63.5%,工业副产品生产21.2%,天然气生产氢13.8%,水电解制氢只有1.5%。目前,我国主要的制氢原料还是矿物燃料,其制氢成本高、污染环境严重,而氢能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清洁、无污染,而制氢的原料应该由矿物燃料逐步过渡到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双碳”政策的实施,会使氢气的生产成本降低。到2060年,我国每年的制氢需求分别为3715万吨和1.3亿吨,占总消费量的5%和20%。据预测,到2050年,每年的制氢工业产值将达到10万亿元以上。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制氢行业市场前瞻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报告》显示:

制氢是氢能产业链的最前端环节,当前技术路线多元化不存在单一最优模式,需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所在地资源禀赋、经济条件等客观环境的制氢手段。制备氢气的方法已较为成熟,从多种来源中都可以制备氢气,每种技术的成本及环保属性都不相同,主要分为四种技术路线:工业尾气副产氢、电解水制氢、化工原料制氢、化石燃料制氢等。利用化石燃料制氢是目前工业制氢的主要途径。在石化、钢铁、焦化工业领域,氢气一般以副产品的形式出现,在循环经济模式下被当作这些企业的重要化工原料或燃料。

燃料电池车的产业化是氢能应用的一个重要突破,要实现燃料电池车、加氢站、氢气来源等关键零部件的量产,从而使燃料电池车早日工业化。据预测,到2060年,我国每年对氢气的需求将达3715万吨,占总能源的5%左右。目前,没有单一的最佳技术路线,应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经济条件等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制氢方法。

目前,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发布了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规划,上海、如皋、等城市积极谋划氢能城市建设,形成了华东、华中、华南、华北、东北、西南六大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群。然而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燃料电池和氢能核心技术能力、关键部件与装备、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亟待加强。

更多制氢市场调研消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制氢行业市场前瞻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报告》。

关键词: 燃料电池 技术路线 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