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滚动:杉杉硬碳负极率先量产 批量供货头部电芯客户
(相关资料图)
光大证券日前发布报告称,钠电行业进入0-1阶段,硬碳作为钠电池首选负极材料,是钠电加速产业化的关键。杉杉作为在钠电硬碳负极产品研发和量产进度较快的厂商,有望受益于钠电0-1带来的需求弹性。
得益于性价比优势,钠电池通常被认为是锂电池的重要补充。随着当前锂价连续高位运行,钠电产业化必要性加快凸显,硬碳材料将凭比容量和成本综合性价比或成为主流钠电负极厂商的选择,而硬碳前驱体选择和工艺技术积累将构筑核心门槛。
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国产替代,杉杉负极凭借23年锂电负极材料的研发经验和技术积累,率先探索硬碳产业化之路。目前杉杉已成功开发出高容量、高首效的硬碳材料,并率先实现产业化,解决了市场上硬碳负极材料量产难、容量低的固有难题。相关产品获得头部电芯客户认证,实现批量销售。
“硬碳负极的容量关系到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是当前硬碳产业化的最大难点。” 杉杉负极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我们最新研发的产品硬碳容量已达350,根据客户需求可以迅速上量,明年量产规模将达千吨级,在行业内都是领先水平。”
今年9月日本可乐丽椰壳硬碳价格达20万元/吨,进口硬碳材料成本高且降本空间巨大。杉杉负极致力于通过原材料和工艺技术的优化,提升硬碳产品竞争力。
钠电硬碳材料上,杉杉负极的原材料来源广泛,在生物质、沥青基、树脂基等硬碳材料的制备上均有布局,专注工序简洁及品质提升。此外,杉杉拥有独特的硬碳技术工艺,通过精准调控材料的微孔结构,提高材料有效容量指标,同时依靠交联工艺调控技术,提高硬碳材料性价比,实现产品竞争力大幅领先。“未来大规模生产后,我们的产品成本将大幅降低,价格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上述负责人表示。
杉杉负极在硬碳研发上起步早、发展快,自2012年以来不断完善专利布局,目前已拥有硬碳及钠电池相关专利逾40项,授权发明14项,专利数量在国内领先。通过持续投入高额研发费用,匹配专业研发人才,定制专有设备,杉杉打造硬碳核心研发平台,具备强大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国泰君安认为钠电池产业化有望在2022年底形成初步产业链,2023年开启规模化应用,预计2025年负极材料需求将达7.5万吨。
据悉,上市公司杉杉股份(600884)是国内负极材料龙头,公司在不断夯实锂电负极的规模优势和技术领先基础上,同时也在行业内率先发力钠电负极。未来,杉杉股份将持续推动和引领硬碳材料的创新迭代,通过深耕前瞻性和市场应用导向性产品的研发,以及设备和工艺的不断优化精进,实现技术和产能的不断突破,以满足市场需求的持续提升。